首頁 > 揭曉大全 > 設計類揭曉
第五屆“天華杯”ART&TECH全國大學生建筑設計大賽選手答辯會暨頒獎晚會圓滿結束
信息發(fā)布:征集碼頭網(wǎng)    點擊次數(shù):8220    更新時間:2021-07-26



第五屆"天華杯"ART&TECH全國大學生建筑設計大賽選手答辯會暨頒獎晚會于7月17日晚七點于騰訊會議與bilibili直播平臺舉行。

伴隨著暖場視頻的結束,本次晚會主持人周多儀同學為大賽作開場白,并歡迎各位嘉賓、評委以及參賽選手的到場。

晚會到場嘉賓

譚剛毅評審委員會主席、華中科技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副院長

桂學文 本屆大賽命題負責人、中南建筑設計院總建筑師 

李曉峰 《新建筑》雜志社主編

程世丹 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副院長

周超 原榀建筑事務所主持人

陸曉明 武漢市建筑設計院院總建筑師

王紹森 廈門大學建筑學院院長 

張建濤 鄭州大學建筑學院院長

江剛 廣東建筑設計院執(zhí)行總建筑師 

莊葵 悉地國際設計顧問(深圳)有限公司聯(lián)席總裁

毛凱 中南建筑設計院建筑師

高荃 武漢天華華中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副總建筑師

錢思老師 華中科技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黨委書記

黃亞平老師 華中科技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院長

何立群老師 華中科技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黨委副書記

萬謙老師 華中科技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副教授

閆超、趙爽、葉少華 華中科技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輔導員

張子月 華中科技大學科協(xié)成員

評審團成員

譚剛毅 評審團主席、華中科技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副院長

桂學文 本屆大賽命題負責人、中南建筑設計院總建筑師

李曉峰 《新建筑》雜志社主編

王紹森 廈門大學建筑學院院長

張建濤 鄭州大學建筑學院院長

萬謙 華中科技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副教授

程世丹 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副院長

周超 原榀建筑事務所主持人

江剛 廣東建筑設計院執(zhí)行總建筑師

陸曉明 武漢市建筑設計院院總建筑師 

毛凱 中南建筑設計院建筑師

莊葵 悉地國際設計顧問(深圳)有限公司聯(lián)席總裁

高荃 武漢天華華中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副總建筑師

嘉賓致辭

首先,本屆大賽命題負責人、中南建筑設計院總建筑師 桂學文老師對到場嘉賓、評委老師以及參賽隊伍致以歡迎。他對于自己能成為第五屆大賽命題人表示由衷的感謝。他認為,202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席卷下人們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傳統(tǒng)建筑的邊界受到?jīng)_擊,這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 如何界定新建筑, 如何將建筑與疫情下的新科技聯(lián)系起來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因此,他提出“無界”這個命題。最后,桂學文老師表示期待選手們精彩的表現(xiàn),同時預祝本次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圖片

接著,院黨委副書記 何立群老師也對到場各位表示歡迎,她用“三句話”概括了她的想法。第一,對線上答辯的創(chuàng)新性以及大賽的成長與進步表示肯定。第二,對天華公司、評委老師、參賽選手以及全體工作人員表示感謝。第三,對優(yōu)秀作品和精彩答辯的期待,并預祝參與答辯的選手今晚取得佳績。 

大賽介紹

大賽設立至今已成功舉辦十六屆。在各方的努力下,大賽不斷完善,現(xiàn)已成為一個有權威的全國性建筑設計競賽。如今,在第五屆天華杯大賽舉辦之際,我們致力于提升其競賽水平與全國知名度,開拓全國市場,最終為全國大學生建立一個創(chuàng)意設計展示、交流的平臺,引導大學生關注時代與生活、關注歷史與文化。

本次大賽主題:無界

2020年是極其不平凡的一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重創(chuàng)了整個人類文明,且至今仍在世界各地蔓延、爆發(fā)、肆虐;信息與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在摩爾定律的作用下,呈指數(shù)化發(fā)展,逐步模糊了地理與時間的邊界,讓不同地域、時代的人們得以對話、交流、互動……時代的浪潮猛烈地沖擊、解構和重塑著當代人的生活、工作模式,這將深刻改寫人類的發(fā)展進程與基礎共識,也促使我們突破過去的桎梏,反思建筑學未來的走向與邊界。 請以2020年為契機,思考和設想后疫情時代人類可能的居住、工作、生活、休閑、交往方式,并以 “撫平恐慌、恢復安寧、擁抱未來”為方向, 探索一個(種)特定的人居環(huán)境??梢允呛暧^地探討城市與社會的發(fā)展,也可以是微觀地構建個體存續(xù)的場所;可以是有形具體的物理建筑空間、裝置設施,也可以是理想虛擬的數(shù)字世界、未來場景;可以是對當前建筑學的重構,也可以是對未來建筑學的暢想。 應關注以人為本的基礎原則,秉承健康、詩意的價值取向。 

選手答辯

圖片

第一組是自昆明理工大學的AT1355組,作品名稱為 《努哈方舟——布里甘加河之橋》。他們著眼于疫情下國外的貧困地區(qū),探討了南亞地區(qū)孟加拉國的貧困人口生存問題并給出了他們的解答。他們設計了 一座溝通南北并帶有城市綜合性功能的大橋,在聯(lián)系了南北經(jīng)濟的同時能保障貧困人口的衣食住行,意在打破南北差距這一界限。并用“努哈方舟”這個符合當?shù)刈诮躺试⒁獾拿置菐в袨跬邪钌实木试O計。 

圖片

第二組是來自中央美術學院的AT0302組,作品名稱為 《流動制造》。他們的設計主題是 基于疫情下荒廢的公共空間,以管道的形式將這些空間聯(lián)系在一起,實現(xiàn)物質與精神的傳輸。他們以武漢市武昌區(qū)南湖花園社區(qū)為研究對象,以多樣、靈活、拼接為關鍵詞,模糊了室內與室外的界限,最終實現(xiàn)疫情期間也能合理管控并滿足人民生活需求的多樣化空間。 

圖片

第三組是來自天津大學的AT0689組,作品名稱為 《有界抗疫+無界共享》。他的設計以積木為元素,意在設計出 能靈活拼接,自由搭配的個性化學生宿舍。他的設計將宿舍空間模塊化,以便疫情下的模塊化管理,通過模塊的自由移動又能拼接出多樣化的社交空間和興趣空間。同時他還設計出便于收縮折疊的室內家居,達到了在小空間內蝸居的效果。 

圖片

第四組是來自東南大學的AT0036組,作品名稱為 《場·巷·院·宅》。作品以平實的手法,關注身邊人想要的街區(qū)模式,意在 規(guī)劃日常生活中的人的社交需求,形成良好的社區(qū)氛圍。作品如其名分為了四個部分,規(guī)劃了居民從小的宅到大的場的居住環(huán)境,最終形成后疫情時代的一個無邊無界,多譯多變的新型社區(qū)。 

圖片

第五組是來自重慶大學的AT1125組,作品名稱為 《鏡·界》。作品以建筑為敘述手法,以未來末日世界為背景, 大膽地想象社會極端分層的狀況,并給出在此種極端情況下的溝通社會階層的未來建筑。鏡,是指鏡像的鏡,也是作品整體世界觀中上下金字塔的對應;界,是指階級的界,也是作品中對定界、破界、無界的探討。階級有界,但對健康、教育、藝術的追求無界,是對人類階級分層的諷刺,也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考。 

圖片

第六組是來自河南大學的AT0659組,作品名稱為 《15分鐘社區(qū)》。他們審視并探索疫情常態(tài)化下人們對居住環(huán)境要求的改變,提出了“15分鐘社區(qū)”這一概念,并希望打造出一 個后疫情時代的韌性社區(qū), 既人們可在15分鐘內步行可達范圍內滿足所有生活需求。并打造“開關式”和“嵌入式”的社區(qū),可調節(jié)社區(qū)自由度和運營模式,在疫情期間也能得到良好的防疫措施。讓人們在有界的范圍內滿足無界的需求,在無界的體驗中形成有界的安全距離。 

圖片

第七組是來自倫敦大學學院,重慶大學,天津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的AT0701組,作品名稱為 《新馬賽公寓——后疫情時代集合住宅的生長》。作品在馬賽公寓的基礎上,探討了集合住宅的新方式。對不同疫情狀態(tài)制定了分級應對策略,同時設計出能滿足人們日常需求的空間功能,再根據(jù)安全距離進行主題單元設計,最后通過手機app的方式實現(xiàn)智慧社區(qū)的運營。該作品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對 共享功能盒子的設計,盒子承載了人們的生活需求,即使在疫情期間也能通過社區(qū)app的運行享用無接觸的公共空間。 

圖片

第八組是來自諾丁漢大學的AT0193組,作品名稱為 《232棵樹社區(qū)》。作品研究場地位于諾丁漢市中心南部, 希望通過土地隔離的方式構建一個人與自然達到平衡的相對封閉的空間。人們在這個空間內能自給自足,也能通過網(wǎng)絡進行工作,對外交流,是一種烏托邦式的封閉自循環(huán)社區(qū)。在防疫的同時也保護了生態(tài)環(huán)境,是非常有創(chuàng)意的理想設計。 

的小游戲

頒獎環(huán)節(jié)

緊張的等待后,終于到了激動人心的頒獎環(huán)節(jié)。隨著獎項一個個揭曉,場內氛圍持續(xù)高漲。(具體得獎情況可參見附錄)

頒獎晚會在熱烈的氛圍中 圓滿落幕。第五屆“天華杯”ART&TECH全國大學生建筑設計大賽也到此結束。感謝天華集團、所有參賽選手、老師、工作人員的辛苦付出。 

圖片

嘉賓、評委、參賽選手以及工作人員的線上合影

掃描下方二維碼 觀看bilibli直播回放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未來可期

我們期待更多優(yōu)秀的作品

也期待與你的再次相遇!


威客碼頭 征集論壇
  • 論壇精華
  • 頂尖文案
  • 經(jīng)典設計
  • 綜合薈萃
  • 資訊聚焦


征集推薦 進入征集大全
截止提醒 進入倒計時